徐世達 榮譽理事長
台灣氣喘衛教學會
簡介
近年來醫學界已經瞭解了遺傳性過敏病基本上乃是一種與遺傳有關的慢性過敏性發炎, 此炎症反應會因受到各種誘發因素的激發造成臨床上的過敏發作,而其發作的部位與其所遺傳到的各別器官異常有密切的關係。 當此炎症反應發生於支氣管時我們稱之為氣喘病, 發生於鼻腔、眼結膜時稱之為過敏性鼻結膜炎,發生於胃腸時稱之為過敏性胃腸炎,而當其發生於皮膚時我們稱之為異位性皮膚炎。 過敏病的炎症反應之所以能夠長期持續存在於病人的肺部、鼻腔、眼結膜、皮膚、與胃腸道,乃與其嗜酸性白血球及淋巴球的局部浸潤和病人對過敏炎症反應的緩解能力異常有密切的關係。
如上所述,我們可知過敏性胃腸炎乃是一種不尋常的,與局部胃腸道黏膜反應有關的,與免疫球蛋白E食物敏感反應有關的一種異位性體質的胃腸表現。 過敏性胃腸炎發作時,通常會產生急性的胃腸道症狀、嗜伊紅性白血球增加、以及體液、蛋白質、和血液的胃腸道流失。 腸道外的過敏症狀,例如氣喘和蕁麻疹,也常見併發於過敏性胃腸炎的病人身上。 過敏性胃腸炎病人本身和其家屬通常也會呈現有其他的異位性體質表現。
過敏性胃腸炎是異位性體質的身體表現中最為少見的。 有過敏性胃腸炎的病人通常會在進食後不久,被其攝取的食物過敏原會在空腸的黏膜裡面與局部的免疫球蛋白E抗體產生過敏性反應釋放出肥胖細胞介質,進而造成胃腸道的過敏症狀。 有過敏性胃腸炎的病人若持續性的長期暴露於其所致敏的食物過敏原而不自覺時,會導致慢性過敏性發炎的累積產生,會造成胃腸道的蛋白質的流失和血中蛋白質過低性水腫。 有些病人甚至會因為經由發炎的腸道黏膜所流失的血液過多,而會造成缺鐵性貧血。 在某些胃腸道過敏的病人﹐相同的食物過敏原會誘發其異位性體質的腸道外身體表現。
流行病學
單純胃腸道過敏的報告病例並不多見,但是此種過敏性胃腸炎可以發生在嬰兒,孩童,或成人病例。 它是造成胃腸道症狀的一種較少見的原因。
免疫學致病機轉
過敏性胃腸炎的免疫學致病機轉是與其他身體器官組織的遺傳性過敏病的致病機轉是完全一致的。 但是因為嬰兒期的胃腸道黏膜對完整蛋白質的通透性比成人大,因此在嬰兒時期發生過敏性胃腸炎的機會會比成人更為普遍。 這種嬰兒期的胃腸道黏膜對完整蛋白質的通透性比較大的現象,更可以用來解釋為何過敏性胃腸炎發生於嬰兒和年輕的幼兒時的一過性性質。 過敏性胃腸炎的發炎反應主要會局部發生於上胃腸道黏膜裏。 被攝入的食物過敏原會與已固定到黏膜內肥胖細胞胞表上的免疫球蛋白E抗體反應後,釋放出過敏性發炎介質,進而造成局部組織的充血,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和胃腸平滑肌的收縮。 這會造成急性的過敏性胃腸炎症狀,血液和血漿蛋白質的胃腸道流失,以及腸道內的營養吸收不良。
臨床表徵
有過敏性胃腸炎的病人通常會呈現下列的臨床表徵
一. 症狀和徵兆: 反胃、嘔吐、腹瀉、和肚子痛會發生在攝食過敏性的食物 2 個小時之內,而這些症狀在避免了過敏的食物之後,會獲得緩解。 鼻炎、氣喘、或蕁麻疹可能伴隨腸道症狀一起發生。 對於未被診斷的食物過敏病人而言,慢性或反覆性的暴露於自己過敏的食物過敏原下,可能會導致血液流失、貧血、腹脹、有大量惡臭大便的脂肪痢、低白蛋白血症所造成的身體水腫、以及食慾減退、體重減輕、與身體虛弱所造成的全身性症狀。 有過敏性胃腸炎的病童可能會有生長遲緩現象。 大多數的病人會有其他異位性體質的臨床表現,包括異位性皮膚炎、氣喘、和過敏性鼻炎,而且他們通常也都具有異位性體質的家族史。
二. 實驗室發現: 血球計數檢查可以發現病人有缺鐵性貧血和嗜伊紅性白血球增加。 大便檢查顯示大便含有肉眼可見的血液或潛血和 Charcot-Leyden晶體。 血清白蛋白較低,而血清免疫球蛋白E總量則可能升高。 胃腸道 X光檢查可能顯示出小腸黏膜變厚和水腫。
免疫學診斷
對於一名異位性體質的病人而言,具有一種與特定食物有關的,慢性或反覆發生的胃腸症狀的臨床病史,醫師就應該懷疑病人是否有過敏性胃腸炎的診斷, 尤其是當病人伴隨有胃腸道血液流失,缺鐵性貧血,腸道吸收不良,蛋白質流失性腸病變,及其他異位性體質的臨床表現,或高血清免疫球蛋白E總量時。 在文獻中被報告的食物過敏病例,他們所過敏的食物過敏原可以是單一的或是多樣的。 牛奶是造成孩童食物過敏病的最常見原因。 哺餵母乳中的嬰兒若其母親沒有避免掉其已被證實會過敏的食品時,可能會與母乳中,母親從日常飲食裏所攝取到的食物過敏原發生過敏反應。 那些由過去病史中被懷疑的食物過敏原目前已能由過敏原皮膚試驗或由抽血檢查的方法來測試出其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 抗體的存在與否。 其他食物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 抗體測試可以用來發現有過敏性胃腸炎的病人對其他食物的過敏反應,但是所有食物過敏反應的確定,必須經由該種食物的禁食一段時間再給予食物的激發試驗呈陽性,才可以加以確認。 通常食物激發試驗的進行應以雙盲試驗為佳。 經口的空腸切片檢查對較難診斷的病例可能是必需的。
病理學
有過敏性胃腸炎的病人通常在接受過敏原的刺激後,會在上胃腸道黏膜的固有層產生一種嗜伊紅性白血球的發炎浸潤。 此過敏性發炎浸潤可於避免掉過敏原後,獲得緩解。
鑑別診斷
過敏性胃腸炎經常被過度診斷。 有食物相關的胃腸症狀病人 - 即使是異位性體質的病人 - 其症狀大多是由非過敏性食物耐受不良所引起者。 而因食物過敏所引起者只佔少數。 原發性的胃腸疾病、對食物污染物的反應、和精神性的食物厭惡,都必須被考慮在有食物相關的胃腸症狀病人之內。 發炎性的腸疾病、腸道淋巴管擴張症、和原發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者,皆可能產生相似的症狀。 在孩童時期,乳糖和其他的碳水化合物酵素的缺乏、苯酮尿症、來自囊狀纖維化的胰臟酵素缺乏、和楓葉糖漿尿症皆應經由適當的測試來加以排除。
治療
從日常飲食中去除具過敏原的食物是治療過敏性胃腸炎的最佳療法。 對某些牛奶過敏的病人而言,如果其所過敏的牛奶蛋白質的過敏原是對熱不安定的,則將牛奶煮沸後,病人可能可以飲用之。 類固醇治療通常可以抑制食物過敏反應,但是長期的類固醇治療應該只需使用於對於從日常飲食中去除過敏原食物,但效果仍然不佳的食物過敏病人。 有報告指出於進食含過敏原的食物之前,口服200 – 400 毫克的cromolyn一劑量,可以抑制胃腸道的過敏反應,但目前並沒有對此種治療方法的長期療效研究。
併發症
過敏性胃腸炎的主要併發症是水腫和貧血。 過敏性胃腸炎不會像腸道淋巴管擴張症一樣,食物過敏症的病人不會有顯著的胃腸道血漿免疫球蛋白和淋巴球的流失, 所以通常不會有感染症的感受性增加問題。 持續存在的過敏性胃腸炎的活動性,可能導致繼發性的可逆性乳糖耐受不良。 營養不良可能由於過敏性胃腸炎沒被正確診斷而發生。
預後
嬰兒型的過敏性胃腸炎通常是短暫的,但是其疾病的期間長短是不可預知的,並且與其過敏性胃腸炎的嚴重程度無關。 對成人的過敏性胃腸炎預後,目前並沒有長期的追蹤研究可供參考。